棉花枯黃萎病是兩種病害,是“枯萎病、和黃萎病”的總稱,農民又叫“半邊黃”、“萎蔫病”等,都屬于維管束、土傳病害病害。病菌危害棉株輸導組織,造成全株發病,病株由于水分的輸送受阻表現出萎蔫癥狀,同時葉片、株形等表現異常。發生枯黃萎病后,可以引起葉片和蕾鈴的大量脫落,輕則減產10%,重則30-50%,且棉花的品質明顯下降。其防治措施如下:

一、選用抗(耐)病蟲品種。外引棉花品種造成棉花大面積發病。這是造成枯黃萎病大面積發生的主要原因。一些棉花品種未在本地試種,直接大面積推廣而造成棉田大面積發病。一方面是外引棉花品種抗病耐病性差所致;另一方面外引的棉花品種抗耐枯黃萎病生理小種不同,而本地為強致病性枯黃萎病病種。

二、種子處理。在常規藥劑包衣處理的基礎上,使用昕爵“哈茨紫孢菌”進行種子處理,促根壯苗,提高棉苗的抗逆能力。

三、遇低溫陰雨天氣時,選用昕爵“棉花枯黃—滴凈”加伴侶混合噴霧。


四、增施腐熟的有機肥和生物肥,合理增施磷、鉀肥,補充微肥。中等以上病田,發病前或初見病株時選用昕爵“棉花枯黃一滴凈”吸收后滴灌、沖施、或者漫灌等,連續用藥2~3次,間隔10天,預防和控制病害。
五、拔除田間重病株并帶出田外集中銷毀。偏施化肥嚴重,有機質缺失,也會誘發棉花枯黃病發病。有機質多的棉田,棉花枯黃萎病相對發病輕。長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別是氮肥使用過多導致土壤的有機質減少、土壤微生物生態遭受破壞。農藥和化肥等化學制劑的使用會破壞土壤團粒結構、理化性質,使土壤生態環境破壞,促使棉花枯黃病病害發病重,還有抗藥性積累、藥劑殘留等一系列問題,造成惡性循環,加大防治難度。
六,合理水肥調控,防止貪青徒長。及時中耕除草,合理水肥調控和調節劑應用,控制棉花陡長。

七,生物菌防治棉花枯黃萎病技術
生物菌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同時能夠改良土壤、促進作物生長等,在防治棉花枯黃萎病害上具有多重作用方式。會產生對病原菌具有殺死作用的物質,如“昕爵哈茨紫孢菌”施入土壤中會形成優勢菌群,迅速占領植物體上一切可能被病原物侵染的位點,競爭枯黃萎病原菌的營養和氧氣,使得其無處生存。可打開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生酚類、黃酮類、生物堿類等,具有直接殺菌的作用。可增加植物體內吲哚乙酸、乙烯等生長調節素的生成,增強根尖活力、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間接的提高作物的抗病性。

總結:生物菌土壤處理結合生長期噴霧灌溉防治,是當前有效防治棉花枯黃萎病的有效途徑和方法,長效和短效相結合,生物和化學相互補,標本兼治,具有嚴格控制、阻斷侵染、殺菌的功效,能極大的控制棉花枯黃萎病的發生和危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