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使用化肥,我國的土壤已不再“健康”,土壤板結、土壤酸化、鹽漬化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并直接導致了土壤貧瘠、地力衰竭,影響農業可持續發展。在土壤惡劣的形勢下,相關專家建議,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對于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改善土壤生態環境、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要使土壤恢復健康,應先知道土壤健康的標準是什么?
土壤的組成是固相、液相、氣相三類物質,主要包括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和微生物。土壤中這些物質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是具有一定結構的有機整體。
因此,土壤健康的標準也由這些物質進行界定:健康的土壤包括45%左右的礦物質、25%左右的空氣、25%左右的水、5%左右的有機質和1%左右的微生物。
微生物為何能使土壤“恢復健康”?
微生物是土壤的“造就師”。
微生物通過代謝過程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以及分泌的有機酸等酸性物質,促進土壤中微量元素的釋放及螯合,有效打破土壤板結,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并能改善土壤的通氣狀況,促進有機質、腐殖酸和腐殖質的生成。對于當前土壤中出現的通透性不強、保水保肥性差、地力差等問題,正是受土壤中的團粒結構、有機質、腐殖酸和腐殖質的影響,而這些物質的形成又受土壤中微生物的影響。
其次,微生物是土壤的“養分轉化師”。
微生物在土壤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質循環鏈上的重要環節。它能夠活化土壤有機與無機養分,分解有機物,釋放養分,增加養分的有效性。當前土壤中出現的板結、酸化、鹽漬化、土壤貧瘠、地力衰竭等問題,主要是化肥在土壤中長期積累、殘存、得不到有效分解和轉化而產生的。
再者,微生物是土壤的“清潔師”。
微生物在其繁殖和代謝過程中,可以降解土壤中殘留的化肥、有機農藥、重金屬和其他污染物等,在其理化反應中對上述污染物質進行分解、轉化、固定、轉移以及新的化合成,把他們分解成低害甚至的物質,降低土壤污染的程度。
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例如生防性微生物,抑制病原菌的繁殖,這樣就可以防治和減少土傳病害,提高作物品質和產量。
土壤是寶貴的農業自然資源。作物產量的高低、收成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農田土壤的肥力。一旦土壤結構、土壤耕作層遭到破壞,土壤質量惡化,作物就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僅難以獲得高產,而且會降低耕地的使用壽命。只有重視土壤的保護和改良,避免土壤惡化,作物才能高產高效。

土壤復原微生物菌劑-菌肥e稼-昕爵
凈含量:20kg、40kg
有效菌種:多粘類芽孢桿菌、球孢白僵菌
主要技術指標:有效活菌數≥2.0億/g
【產品說明】
本品以多粘類芽孢桿菌、球孢白僵菌等二大類別微生物有益菌為基礎,以有機質及大、中、微量元素和多種氨基酸為載體,特別添加多種微量元素類物質復配而成,是一種營養型微生物菌肥。
【產品功效】
1、增殖修復土壤中有益菌群,搶占有害菌生存空間,長期使用可使土壤修復到更有利于作物生長的條件。
2、改善因常年使用雞糞、牛糞、羊糞、豬糞帶來的土壤有害生物危害。
3、修復土壤團粒結構,改善土壤板結現象,增強土壤透氣性。
4、平衡土壤酸堿度,利于作物生根,恢復作物生長勢。
5、連續使用本品,促進土壤中被固化的氮、磷、鉀等化學物質吸收利用,改善板結現象發生,降低消耗,減少浪費,提高性價比,增強抗逆性。
【適用作物及使用方法】
大田作物及保護地作物。
滴灌:每袋20kg滴灌2-3畝地。
沖施、澆灌:每畝5-10Kg.
撒施:根據土壤肥力每畝使用5-10Kg,先將本品撒在土壤表面,然后再進行澆灌或在下雨之前撒施。
基施:犁地耕耙前每畝撒施10-20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