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南酸北堿”,說的是南方由于是多雨天氣,礦物氧化程度高,容易形成酸性。而北方,溫度低降水少,且礦物氧化程度低,亦容易形成堿性。這幾年,由于酸堿失衡給土壤、作物帶來的危害很多,土傳病更是比比皆是,讓農戶們頭疼不已!
造成土壤鹽堿化的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氣候、地質、地貌、水文及水文地質等都有可能影響土壤鹽堿度。氣候是影響土壤鹽堿的主要因素,在北溫帶半濕潤大陸季風性氣候區,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溶解在水中的鹽份容易在土壤表層積聚。地貌因素特別是盆地、洼地等低洼地形有利于水、鹽的匯集。如沖積平原的微斜平地,排水不暢,土壤則易鹽堿化
2.人為因素:人為因素主要指的是耕作管理方面的問題,有些農戶的思想相對比較頑固,給田地進行澆水的時候采用大水漫灌或者只注重澆水而不注重排水,從而導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從而引起鹽分的積累,學術稱之為“次生鹽漬化”.
3.肥料使用不當,肥料農藥殘留
土壤鹽堿化的危害
一是土壤板結與肥力下降。
二是不利于農作物吸收養分,阻礙作物生長。
直接可觀的損失為直接的體現在經濟方面,土壤質量下降必然會導致減產,甚至產生廢棄土地,而后期的治理更需要源源不斷的資金補充才能順利得以進行。
土壤鹽堿化的防治措施
1.物理改良措施
平整土地、深耕曬垡、及時松土、抬高地形、微區改土。
2.水利改良措施
灌排配套、蓄淡壓鹽、灌水洗鹽、地下排鹽。如:結合各地不同自然條件和地形部位的特點,建立排灌系統,灌溉使土壤中鹽分溶解于水中,通過在土壤中滲透,自上而下地把表土層中的可溶性鹽堿洗出去,然后由排水溝排除。
3.生物改良措施
包括種植耐鹽植物和牧草、綠肥、植樹造林等,需要以實際情況為依據制定相應措施。
4.化學改良措施
主要通過施用改良物質實現,如石膏、磷石膏、亞硫酸鈣等。每項措施的順利應用都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因此必須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5.選用【鹽堿改良劑--肥萬鉀鹽堿改良劑】
能適用一切大田或保護地作物。專業針對土壤鹽堿化進行改良,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