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病毒病又稱花葉病,是辣椒生產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辣椒染病后可造成葉片褶皺、卷曲、發黃、落葉、落花、落果。嚴重的病毒病可使辣椒減產30%-70%,甚至絕收。

辣椒病毒病的田間識別
辣椒病毒病由于毒源種類的不同,其癥狀表現也不盡相同,為便于椒農識別,按癥狀表現分成以下五種:
1、輕型花葉
病葉、病果略微褪綠,仔細觀察病葉可見濃綠和淡綠相間的斑駁、病株無明顯畸形或矮化,不造成落葉,也無畸形葉片。

2、重型花葉
除褪綠斑駁外,還表現為病葉和病果皺縮畸形,葉面凹凸不平,嚴重時,葉片變硬厚,葉緣向上卷曲,幼葉呈現線形葉,生長緩慢,果實瘦小難以轉紅或只有局部轉紅并出現深淺不同的線斑,矮化嚴重。

3、黃化
病葉明顯變黃,形成上黃下綠,植株矮化并伴有明顯的落葉。

4、壞死
病部組織變褐壞死或表現為條斑、壞死斑駁、主莖及生長點“枯頂”性壞死,造成落葉、落花、落果,嚴重時整株枯干。

5、畸形
病株變形,出現畸型現象,如葉片變成線形葉,即蕨葉,或植株矮小,分枝極多,后期呈叢簇型、條斑型。

在辣椒生產中,幾種癥狀往往同時出現,引起落葉、落花、落果的“三落”現象,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辣椒病毒病發病原因
辣椒病毒病主要由黃瓜花葉病毒和煙草花葉病毒引起。黃瓜花葉病毒可寄生在黃瓜、辣椒等多種蔬菜作物中,主要由蚜蟲傳播。煙草花葉病毒可在干燥的病株殘枝內長期生存,也可由種子帶毒傳播引起,通過田間農事操作接觸病毒傳播。高溫干旱、光照強烈、肥水缺乏、茄科連作、地勢低洼、雜草叢生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機肥,均可引起病毒病發生流行。
辣椒病毒病防治措施
1、選用抗病品種
一般早熟、有辣味的品種較晚熟、無辣味的品種抗病。如皺牛角1號、香柔脆、朝地椒等。
2、種子消毒
播前用清水浸泡種子4小時,用昕爵集團園棚速清或者逆生4號進行浸種消毒,再用清水沖洗,或用0.1%高錳酸鉀浸泡30分鐘,再用水沖洗。
3、及時防治蚜蟲、飛虱等傳播病害的害蟲
可噴灑啶蟲脒、烯啶蟲胺、聯苯菊酯、抗蚜威、吡蚜酮等依照配比說明書,單劑或復配制劑來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蟲,減少傳病機會。
4、加強田間管理
適期早播,多施磷、鉀肥、常噴葉面肥、雜草、盡量避免連作,將前茬作物帶出田間,挖坑深埋。
5、間作防治
采取每隔4行辣椒種植1行玉米的間作方式。因玉米植株高大,可起到誘蚜作用。另外,在辣椒盛果期正值炎熱夏季,高大的玉米植株還可使辣椒免受烈日暴曬,可提高辣椒品質。幼樹中間套種辣椒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種植模式。

6、藥劑防治
可在幼苗生長期或病毒發生初期,選用昕爵集團研發的緝毒進行預防,在病毒病發生中后期,選用昕爵緝毒+有機鋅+利巴韋林+殺蟲劑進行防治,3-5天后再用一次即可解決。


